超70个新能源项目来了!
[ 时间:2023-10-11 阅读:418次 文章来源:今日武进]
“首位强区”释放“强劲引力”
今年以来
超70个新能源项目牵手武进、总投资超210亿元
从“新”出发、向“兴”而行。
这头 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
省重大项目——海晨新能源汽车
供应链物流基地施工正酣;
另一头 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
两个百亿级项目花落武进。
“临沪的区位优势、雄厚的整车实力、丰富的产业生态、优越的营商环境……在这个充满活力、快速增长的市场上持续扩大经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诚如海晨常州基地负责人胡红波所言,对于武进和企业来说,这是一段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佳话,也是武进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新成果。
厚植“新”优势,制造新“跃迁”。
作为全市经济体量最大、工业家底最厚、创新活力最强的板块,武进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就旗帜鲜明吹响了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区的号角。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勇立长三角中轴崛起、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潮头,武进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布局产业、集聚人才,全力领跑新能源之都建设,让“首位区”实至名归、蜚声海内外。
01
整车牵引 集群策动
“市场在哪里,机遇就在哪里。”
今年以来 武进坚持项目为王
依托理想汽车的强大号召力
持续扩大“朋友圈”、贯通“上下游”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攀高跃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博俊科技汽车轻量化项目、新泉汽车外饰件总成项目、芯砺智能大算力芯片项目等超70个新能源项目牵手武进、总投资超210亿元,其中超百亿的理想三基地项目已正式签约,2个超30亿元项目顺利落户。
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我区创新出台《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方案》,精心筹办理想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等活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创新发展”的共生格局,近两年仅理想汽车已带动链上企业新增40余家。
2023年上半年
全区新能源整车累计交付超20万辆、
占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比重达53%
“看好常州,选择武进。”今年以来,武进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做强招商队伍,加强落地保障。“作为全市唯一的‘发储送用全产业链布局的板块,武进立足产业门类齐全的先发优势,进一步聚焦智电汽车、太阳能光伏、氢能三大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链式招商’。”区商务局局长董云峰介绍,以“一园一湾一谷一舱”(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常州氢湾、龙城芯谷、智慧能源驾驶舱)建设为抓手,以商引商、精准招商,高标准强链、高水平延链、高效率补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02
布局储能 未来已来
大刀阔斧抓项目,一心一意强产业。
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2023年省重大项目——常州苏文智慧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又有新进展:总计16.4万平方米的建筑,已有35%的建筑物封顶,整体建设进度已超过50%,有望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竣工。
苏文电能新型智能电气项目总投资30亿元,用地200亩,规划建设工业厂房、办公楼、研发车间等建筑30万平方米,计划分2期建设。“依托武进良好的环境,企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苏文项目基建负责人陆忠友告诉记者,新建生产制造基地将布局关键零部件、成套设备制造、研发及检测中心等7大模块,预计2024年初建设完成,今年年底完成设备调试及试产,预计服务用户可达10万户。
“风物长宜放眼量。”武进坚持为明天去投资、为未来去孵化。
此前,我区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组建智能微电网产业联盟,大力支持星星充电、苏文电能、洛凯机电等优势企业建设“光储充售”智能微网。同时,选择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重点用能单位、重点工业园区等,加快“光储充售”智能微电网基础设施覆盖,探索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虚拟电厂和氢能综合应用等绿色能源示范工程,持续提升全社会各领域新能源应用渗透率。
包括苏文电能在内,目前,我区以“上游(产业端)+中游(建设端)+下游(运营端)”布局企业,形成了10家左右核心企业和20家以上成员企业的智能微电网产业联盟,并初步拟定涵盖电力电子、储能、智慧能源平台、建设施工、微电网运营等上下游共12个环节、约60家拟邀请成员企业清单。
03 打造氢湾 进度拉满 气体扩散层、催化剂、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槽的关键零部件,作为业内普遍认同的三大“卡脖子”材料,催化剂和交换膜已陆续实现国产自主,“落后一程”的碳纸也被称之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国产化的“最后一个壁垒”。
日前,位于西太湖的国科领纤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领纤”)车间正在紧张调试设备,为试生产做准备。据了解,公司已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伟驰基金参与投资,融资资金用于建设位于西太湖的碳纸产线。
成立于2023年的国科领纤聚焦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碳纸及相关“卡脖子”材料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从连续纤维处理、碳原纸生产、碳纸生产全流程技术、批量化生产的团队。“为引领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企业落地,促进武进新能源集群发展,国科领纤在基础材料技术取得的明显突破、碳纸制备工艺的自主可控、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碳纸制备产线,充分验证了团队的技术领先以及商业成熟度。”常州伟驰基金总经理李超表示,他与武进一并期待国科领纤能加速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的国产化。
变革时代,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胜。
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深谙这一点。立足“两湖”,精选赛道,今年初,武进正式启动打造氢湾,以“一基地、一示范区、两中心(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基地、华东地区氢能源产业链差异化发展示范区、氢能源科技创新转化中心和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引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同步发布专项政策,从项目集聚、企业培育、技术攻关、平台构建、氢站建设、应用示范、金融支持、行业交流、人才引育9个方面,对氢能产业给予全方位扶持。
常州氢湾位于“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中轴,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启动区1000亩,其中360亩作为创新孵化区。一期先行规划34亩,拥有6万平方米孵化空间的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目前已开工的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主要建设氢能产业核心零部件及检验检测设备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项目预计年内竣工投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招商局新能源分局局长陈丹蕾透露,园区通过全力招引头部项目,在产业布局上进一步建链、强链、补链,将经济增长动力向依靠大企业、科创型企业转变,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向智力支撑型、技术支撑型转变。截至目前,常州氢湾共引进氢能项目23个,总投资达20亿元。
大而聚、大而新、大而强,做深做透强链补链延链文章,一批批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较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园区内有序推进,产业集聚效应也将进一步凸显。 04 招商护商 营商赢商 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一坐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武进对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同时,对内持续优化环境、创新服务,“招商”与“营商”同步发力。
以海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为例。“9月27日,我们一次性领取‘四证三书’,实现‘拿地即开工’,真是不可思议。”胡红波惊叹于武进的政府办事效能,该项目摘牌3天即取得施工许可证,刷新了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新速度。
围绕新重大项目推进,我区坚持以服务之“优” 促项目之“进”,尤其是创新践行“143”工作法,坚持定期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我们围绕项目从招引落地到竣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做好资源保障、帮办代办、信用承诺审批等服务,力促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区发改局重大办负责人潘茹介绍,今年以来,我区已推进省重大项目新开工5个、市重大项目新开工24个,一批含金量高、成长性强的优质项目将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用足产业发展的“一流区位”、
构建转型升级的“一流生态”、
厚植企业服务的“一流环境”。
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武进还创新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区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针对性扶持政策,从企业培育、技术攻关到项目应用等全方位保驾护航,加速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政策高地,为武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火上加薪”。
聚焦项目成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机制,我区还创新推出“领航保”系列新能源专项融资产品,累计向新能源企业放款1.4亿元;全面深化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持续完善“分阶段并联审批”“低风险项目简化审批”“分阶段施工许可”等8项配套措施,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45天。
……项目、人才……
越来越多的“新”要素集聚阳湖大地
“新”风浩荡 可以预见
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