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动态 产业新闻 政策文件
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母基金启动,总规模50亿元

2023-10-09

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母基金启动,总规模50亿元
10月8日,在2023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由常州投资集团发起和设立的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启动,总规模为50亿元。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母基金定位为龙城科创发展基金旗下二级母基金,通过参股市场化子基金和项目直投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合作,主要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发、储、送、用”各环节,充分发挥股权投资促进产业强链建圈的积极作用,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投资集团与中保投资、工银资本分别合作设立的2支直投基金也于当日成功签约。其中,中保常投龙城智电汽车产业基金将专项投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聚焦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等领域强链补链延链。工融常投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将以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为主导,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重点选择国家政策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常州地区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近年来,常州锚定新能源之都发展目标,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在新能源产业赛道深耕细作,成效显著。乘着产业迅猛发展之势,常州投资集团立足“资本+产业”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及国有创投平台品牌效应,引入一批优秀CVC、VC、PE投资管理机构带动产业资源导入,为打造资本市场“常州板块”提供新动能,致力发展成为长三角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协同投资集团,为常州市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作出国企新贡献。
了解更多
聚力产业创新携手共赢发展   打造更多中德合作精彩样本

2023-09-20

聚力产业创新携手共赢发展 打造更多中德合作精彩
当地时间9月16日至18日,省长许昆林率江苏省代表团在德国考察访问。其间,许昆林出席江苏—德国产业合作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会见北威州州长和部分德企高管,召开江苏在欧洲投资企业座谈会,走访宝马公司总部、徐工欧洲研发中心和中国驻慕尼黑、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深化产业合作,携手共赢发展。江苏—德国产业合作论坛在杜塞尔多夫举行。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超过400家德国企业代表,以及来自丹麦、法国、荷兰等国的经贸合作伙伴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共享合作机遇。许昆林对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朔尔茨总理会晤时,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德关系的思路。江苏与德国渊源深厚,经贸合作和友好交往已成为中德人民友谊的生动缩影。希望双方携手共进,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进一步丰富产业合作新领域、做大贸易合作新增量、激发创新合作新动能、深挖绿色合作新机遇、续写人文合作新篇章,打造更多中德合作的实践范例、精彩样本。博西家电、徐工、西门子、罗博特科、丹佛斯、赢创工业等企业负责人发言,总投资额20亿美元的26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企业是江苏和德国合作的主力军,近年来一批德国企业扎根江苏、蓬勃发展,不少江苏企业“出海”欧洲并站稳脚跟,为深化中德及中欧经贸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宝马公司总部,许昆林实地了解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情况,并与宝马公司高管深入交流。他说,江苏既有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又有巨大市场需求,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极具竞争力的集聚区域。希望企业将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与江苏发展机遇紧密结合,不断加大在苏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进度,稳步提升产能规模,以战略眼光和超前布局分享江苏发展红利。许昆林在会见西门子公司高管肖松、史蒂芬·麦时表示,西门子长期扮演着中德合作“领头羊”角色,在江苏投资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期待继续看好江苏、持续深耕江苏,布局落户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许昆林来到徐工欧洲研发中心,详细了解发展历程、科技创新等情况。他说,要融汇欧洲研发资源、江苏制造势能,不断推进核心零部件和技术开发,用更多优质产品打开高端市场。随后,许昆林与部分江苏在欧洲投资企业负责人座谈。他说,欧洲是全球科技创新实力最强、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企业要坚定不移走好国际化发展道路,在开放创新中苦练内功、锤炼本领,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持续提升跨国运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江苏省与北威州是中德间最早结好的友好省州之一,今年恰逢结好35周年。在德期间,许昆林会见了北威州州长于斯特。他说,近年来两省州互访频繁、经贸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活跃,希望进一步加强地方层级的沟通交流,推进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于斯特表示,将不断拓展和深化与江苏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实现高水平互利共赢。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童德发、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杜春国,省政府秘书长吕德明参加相关活动。
了解更多
溧阳港开港运营

2023-09-20

溧阳港开港运营
9月20日上午,溧阳港开港运营仪式在溧阳高新区举行。省港口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洪涛;省港口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谭瑞兵;省港口集团总经理助理,镇江港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平;常州市副市长狄志强;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薛晔及叶明华、邵钦华、庄松年等我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仪式并共同为溧阳港开港。据了解,溧阳港一期项目设计年吞吐量350万吨,建设12个1000吨级泊位,建成后将推进城市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提升内河港口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为服务城市产业发展和延伸提供有力保障。市委书记叶明华表示,依托芜申运河三级航道兴建一座良港,一直是溧阳人心中不变的愿望、强烈的渴望、共同的希望。这份愿望,引领着溧阳“以港兴市”的梦想启航。得益于省市联动、港地联建,一座集约化、绿色化、现代化、区域化的港口正式从蓝图变成现实,为溧阳构建“水陆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城市能级再度提升提供了坚强支撑。这份渴望,牵引着溧阳“以港带产”的奋斗领航。我市将充分发挥溧阳港物理承载、“水上高速”的功能,联结耦合、“陆上枢纽”的作用,加强临港“两区两镇”协同发展,提速中关村科技产业城建设步伐,紧扣“发储送用”一体提升新能源产业质效,紧贴“热轧冷轧”同步助推高端不锈钢扩产增效,使得更多“重磅”产品水运八方,动力电池产业保持全国县域领先地位,高端不锈钢加快点亮“千亿地标”,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提质增速、再上台阶,为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这份希望,激励着溧阳“以城促港”的发展远航。我市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港口资源,以加快建设绿色平安数字化新型港口为引领,在各级领导和省港口集团的关心支持下,把溧阳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集中展示于港口运维全过程,同步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全面推动现代物流、智慧仓储等临港产业聚势成链,把“港通天下、风正帆满”打造为溧阳迈向苏南第一方阵的“闪亮标识”。王洪涛表示,省港口集团一直高度重视与溧阳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合作,自2021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围绕共同做大做强溧阳港,开展了系列合作,特别是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溧阳港一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标志着双方共同致力的事业,向前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省港口集团将以此次开港为契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地运营好溧阳港,将溧阳港打造成为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港、绿色智慧示范港、区域性综合枢纽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仪式现场,溧阳高新区管委会和镇江港务集团签订了溧阳港二期合作协议;溧阳苏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还与12家重要客户代表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
了解更多
向全球发出邀请!建世界一流总部经济区!

2023-09-20

向全球发出邀请!建世界一流总部经济区!
向全球发出邀请!建世界一流总部经济区!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总部经济区项目建设,9月18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集团)有限公司邀请AECOM、RIOS、SWA、TLS四家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公司,来到“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实地感受“两湖”创新区的宏伟蓝图,推动总部经济区中央绿轴景观方案的高标准实施。总部经济区是“两湖”创新区的“点睛之笔”,市委书记陈金虎在调研“两湖”创新区建设时多次强调,要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统筹,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将最高品质在总部经济区集中展现,打造更高品质的现代化城市。8月15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了常州“两湖”创新区总部经济区综合配套工程勘察设计,负责总部经济区范围内地下空间、景观及其他综合配套工程的勘查及设计。之后,上海市政总院启动了总部经济区中央绿轴景观方案设计国际咨询,诚邀全球设计师为“两湖”创新区总部经济区共绘美丽“后花园”。此次前来实地调研的4家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公司,SWA是景观设计、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世界级领先的公司,于1957年创立,项目遍布全世界60多个国家,获得600多个奖项。RIOS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多学科设计公司。如今,公司在洛杉矶、波特兰、奥斯汀、博尔德、伦敦、新加坡、上海均设有办事处,以其极具创意的设计享誉全球。AECOM是深受全球信赖的基础设施全方位综合服务企业,曾实施过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华为南京研发中心、苏州奥体中心、苏州金鸡湖等城市标杆项目。TLS于2001年成立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创始人TomLeader先生是景观设计行业国际级大师,带领团队屡次斩获包括雄安新区启动区设计、深圳超级总部绿轴、上海虹桥前湾城市设计等重大国际竞赛。启动会上,区委常委,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徐俊指出,“两湖”创新区核心区拥有独特的水文环境,希望各设计单位认真研究“两湖”创新区规划,加强对市情、区情的了解,结合在地文化加快开展设计工作。上海市政总院要做好高效沟通,管委会、伟驰集团要做好资料准备等相关保障工作。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以打造“世界一流总部经济区、两湖创新区活力中枢”的目标,做出最优的综合配套工程设计。随后4家规划设计公司参观了“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对“两湖”创新区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TLS创始人TomLeader表示,规划展示馆让我印象深刻,这里有非常好的资源禀赋,在项目中希望更多挖掘在地文化的内容,与当地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设计建立起场地与自然生态、精神生活、文化遗产的纽带,努力寻找新的共鸣,打造最美湖湾城。“此前,AECOM曾中标常州环城公园带景观策划及场北河启动段景观方案设计,这一次能够再次参与到总部经济区中央绿轴景观方案中,感到十分荣幸。”AECOM景观设计执行总监吴坤说道,再一次参与“两湖”创新区核心区的项目,是对公司的一个认可,能够与众多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同台竞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两湖”创新区核心区拥有很好的生态资源和优秀的科创属性,我们希望将两者更好的结合,打造一个地标性的城市景观方案。
了解更多
全市首家!世界500强总部!

2023-09-20

全市首家!世界500强总部!
近日,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公布了常州市2023年度区域性总部企业名单,我区重点外资企业圣戈班(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这也是全市首家以世界500强成立的中国区总部而获此殊荣的市级总部。截至目前,我区共有7家市级外资总部企业,集聚全球68个国家(地区)投资的2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3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52个项目。圣戈班集团创立于1665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2022年位列世界500强第252位,是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商。2022年营业收入达511.97亿欧元,在全球70个国家设有约1000家生产企业,全球员工达167000多人,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全球五大洲。圣戈班(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在高新区注册成立,投资总额15亿元,注册资本5亿元,从业人员约200人。作为圣戈班中国区总部,履行项目投资、管理、并购、财务服务和数字化平台贸易等职能,预计2023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纳税总额2200万元。随着业务的开展,将逐步导入中国区销售、物流、研发和技术服务等职能,年销售收入增幅为前2年15%,3-6年增幅10%,7-10年增幅8%。项目通过人才、管理、业务的集中化,实现中国区总部的高效运营,同时为促进常州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新北区商务局一直将帮助外商投资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商务政策支持作为服务企业、惠及企业、推动企业深耕我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向辅导+政策宣讲”等多种方式,注重培育省、市两级总部梯队建设,致力于打造外资总部企业集聚区。自2020年常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常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以来,先后培育并认定了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市级外资总部企业,为省级外资总部培育库提供了后备梯队。下一步,新北区商务局将不断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更具区域影响力和产业控制力的更多功能、更高能级的总部企业,认真落实各级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便利化措施,在就学、就医、出入境、通关便利化等多个方面为总部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
了解更多
常州国家高新区与美伊电钢集团签约

2023-09-11

常州国家高新区与美伊电钢集团签约
9月11日,常州国家高新区与美伊电钢集团签订增资协议,合力推进铸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委书记周庆出席签约仪式,并会见美伊电钢首席运营官爱德华多·穆尼奥斯·胡尔塔一行。新增铸造产能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新项目将新增年产1.5万吨铬钼钢和高铬白口铁的生产能力,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约3.2亿元。美伊电钢成立于1917年,总部位于智利,是采矿、建筑与工业机械设备领域耐磨件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分布领域包括磨机衬板、破碎机部件、研磨介质、渣斗、泵部件、履带块、挖掘机工具。美伊电钢(常州)机械有限公司是常州市第一个智利投资项目,主要产品为各类磨机衬板,年产3万吨矿山机械耐磨件,铸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70%的铸型在自动造型线上完成,属于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周庆对爱德华多·穆尼奥斯·胡尔塔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美伊电钢集团多年来对常州国家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周庆指出,当前,高新区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在打造新能源之都核心区的道路上加速奔跑,这离不开广大外资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希望美伊电钢集团充分利用高新区铸造业基础深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扩大产能,拓展业务规模,推动新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实现互利共赢。高新区将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着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优质营商环境,常态化推进“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竭尽所能为企业提供最周全的服务与保障。爱德华多·穆尼奥斯·胡尔塔说,常州国家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质、生态环境宜居、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美伊电钢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新区的战略合作,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交流,共同推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区领导姜浩、章俊参加活动。
了解更多
开工大吉!

2023-08-28

开工大吉!
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又有新进展!8月28日上午,科创水镇二期新建项目正式开工。科创水镇二期新建项目位于高铁新城核心区,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计划于2026年竣工交付。项目依托高铁新城特有的地缘优势,融合高新区人文、产业、交通等集聚优势,进一步放大高铁枢纽的门户效应,将创建集聚高端企业总部、零碳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交流体验中心、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多种核心功能于一体的花园式创新产业园区,树立城市现代产业办公园区的标杆。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开工建设产业、科创载体项目15个,竣工16个,高新广场、领航大厦、绿创大厦等总部基地高楼林立;常泰过江通道、常泰铁路、龙江路高架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比亚迪二期、国能常州二期、合全药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不断集聚,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高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和相关扶持政策,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杭宏伟,高铁新城公司和常高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戈亚芳等共同为项目培土奠基。区行政审批局为项目颁发施工许可证。
了解更多
常州氢湾!集中开工

2023-08-19

常州氢湾!集中开工
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共赴“氢城”之约实现“风口城市”与“风口产业”的双强联合云天收夏色,万荷送秋来。8月19日,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一期正式启动建设,以加拿大西港氢能阀门项目、大连锐格氢能检验检测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极具成长性和爆发力的项目选择武进,共赴“氢城”之约,实现“风口城市”与“风口产业”的双强联合。区委副书记、区长恽淇丞出席仪式并讲话,区领导徐俊、王栋出席活动。恽淇丞在讲话中指出当前的武进,站在了新能源时代的风口,正深度参与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全面布局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氢能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领域。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核心零部件、关键装备、检验检测等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是极具成长性和爆发力的好项目。期待项目在常州氢湾加快落地、加速成长,为武进氢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恽淇丞强调今年是武进和西太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迎来了“两湖”创新区和“常州氢湾”的腾飞时代,最好的时与势在湖湾汇聚。作为“两湖”创新区核心区,西太湖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展现主力担当,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成长诉求为导向,全力做好产业生态培育、优质企业培植工作,全面整合政府、行业、社会各方资源,加速打造氢能产业“一基地,一示范区,两中心”(长三角领先的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华东地区氢能产业链差异化发展示范区,国内成效显效的氢能科创转化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相关部门要做企业发展的“及时雨”,进一步培养“用户思维”、重视“客户体验”,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源,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实在的服务,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早日达效。期待氢湾国际社区成为“两湖”创新区产业版图的闪亮C位,希望氢能产业成为武进产业转型新的名片。常州是新能源时代的风口城市,氢能是未来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厚植优势乘风起,发展氢能正当时。今年以来,武进紧盯“制、储、运、用”全环节,密集出台《武进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武进区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试行)》等政策措施,以最优政策引领产业发展,吸引一批好项目纷至沓来。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领跑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聚焦氢能源‘制储送用’全环节,精心打造‘常州氢湾’”的总体要求,我区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高标准、大手笔研究“常州氢湾”发展规划,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努力打造“一基地一示范两中心”。规划通过3—5年时间,力争实现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氢能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国内领先,基础材料技术取得明显突破,打造具有标识度的能源创新综合体、产业生态链;二是氢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培育一批氢能领域的重点企业、头部企业,形成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检测认证产业集群,在长三角地区形成引领示范效应;三是氢能示范应用广泛开展,加快工业领域氢能替代、港口和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把握氢能机遇窗口,同谱合作新篇。活动现场,除了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一期正式启动建设外,首批项目有加拿大西港氢能阀门研发制造、中海电力氢能核心部件、锐格氢能测试装备、创氢氢能设备与检测,这些项目科技含量、产业化程度都是业内领先,中石化综合能源站、国家氢能装备检验检测中心马上也要落地建设,年内还有一批氢能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未来,武进将充分发挥“氢湾”的集聚效应,通过项目的不断集聚、创新的不断升级、环境的不断优化,跑出氢能产业新赛道应有的“速度”“热度”与“高度”,全面践行“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使命、充分彰显新能源之都首位区担当。
了解更多
总投资5亿元!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测试系统项目落户常州国家高新区

2023-08-18

总投资5亿元!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测试系统项目落户常州
8月18日,总投资5亿元的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测试系统项目落户常州国家高新区。区党工委(区委)副书记、区长石旭涌会见宁波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斯国东一行并出席签约仪式。宁波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锂电池测试设备和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为客户提供从实验室到下线测试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蜂巢能源、比亚迪、三星等锂电池厂商,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东风汽车、福田汽车等汽车主机厂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本次新建项目主要致力于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测试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5亿元。高新区新能源相关产业链方向已集聚超500家规上企业,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该项目的落地有利于带动区域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为高新区全力推进新能源之都核心区建设,加快打造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贡献,同时为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再添强劲动能。石旭涌对宁波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选择落户高新区表示感谢,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新的起点,合力加快项目推进,加强双方战略对接,推动氢能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石旭涌表示,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宁波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深耕新能源电池领域,专注于锂电池测试设备和氢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发展思路与高新区产业转型定位高度契合,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前景可期。高新区将切实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新项目的建设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携手开创共赢发展新局面。斯国东表示,高新区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良,是氢能产业投资发展的热土。公司将充分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项目谋划和落地,把双方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共同打造国内氢能源开发利用新高地。区委常委、滨开区党工委书记姜浩参加活动。
了解更多
我市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约共建南医大常州校区

2023-08-18

我市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约共建南医大常州校区
8月18日,常州市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签约仪式举行。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兰青、校长胡志斌,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市委书记陈金虎、市长盛蕾出席仪式。陈金虎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南医大与常州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为常州医疗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南医大常州校区的签约落地,既为“两湖”创新区发展添油助力,也为常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常有健康”民生名片提供强大支撑,必将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优质人才集聚常州、集聚“两湖”,为常州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能。随着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的建设,校地双方将迎来更多合作机遇、更高合作平台、更广合作空间。常州将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建设,倾力支持南京医科大学在常州的发展,希望南京医科大学把更多教育资源、创新资源放在常州,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等方面给予常州更多支持,实现高校与城市互惠共赢、双向奔赴。兰青表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的建设,是校地双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大定位和要求,坚决落实“四个新”重大任务的实际举措,也是立足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合作,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校地双方将全面互信、深谋合作,高位高标推进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建设,将新校区打造成为新医科人才培育示范区、校府合作医卫提升样板区、产学研用协同融合区。学校将充分依托在医学教育、医疗服务、产业融合等领域的优势,真正将深化合作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新常州注入强劲动力。签约仪式上,常州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同签署了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共建协议。天津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开展全面的医工交叉创新合作,共同推动相关研发在常州转化落地。《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建设发展十大预期目标任务》发布,涵盖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产业发展等重要内容以及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首批南京医科大学在常产教融合基地授牌。8位专家受聘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产业教授。市领导杭勇、乔俊杰、陈正春、徐华勤、张春福和市政府秘书长周承涛参加活动。
了解更多
深化央地合作 携手共赢发展|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中建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3-08-16

深化央地合作 携手共赢发展|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中建七
8月16日,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建筑业及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区党工委(区委)副书记、区长石旭涌出席签约仪式,并会见中建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建军一行。中建七局将与本地建筑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等开展项目合作,与辖区内建筑业骨干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PPP、融投资、EPC、地产合作、城市综合开发等模式参与城市建设,其在常州高新区设立的中建七局(江苏)建设有限公司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旗下、也是河南省建筑行业首家“三特三甲”资质企业,集设计施工于一体,可承接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铁路、水利水电、港口与航道各类别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同时具有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桥梁、装饰、钢结构、公路路基、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石旭涌对中建七局长期以来对高新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在简要介绍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他说,当前,高新区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532”发展战略,奋力打造新能源之都核心区。中建七局在综合实力、技术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优势突出,高新区与中建七局今后的战略合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希望中建七局积极支持高新区建设,双方在合作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携手共谋双赢。高新区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竭尽所能提供最周全的服务与保障。郭建军表示,常州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质、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中建七局将与高新区加强对接,充分发挥公司优势,积极开展务实合作,加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地产合作开发水平。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杭宏伟参加活动。
了解更多
聚焦!武高新这条千亿产业链呼之欲出

2023-08-14

聚焦!武高新这条千亿产业链呼之欲出
一家企业引来更多企业,更多企业“链”成产业集群。在武进国家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效应正进一步显现——8月8日,常诚车业智能车灯制造基地项目签约,“链”上再添生力军。作为产业发展增长极之一,武进国家高新区今年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97.5亿元,同比增长31.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规上产值464.1亿元,同比增长137.8%,年内有望冲刺千亿目标,为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从洽谈到签约不到两个月,非常高效。”总部位于丹阳的常诚车业江苏有限公司,明年将迎来30周年生日,运营副总钟伟才说,新建项目就近服务理想汽车,周边有完善的人才体系和配套体系,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与规模,“计划年内动工,明年底投产,2025年达到10亿—15亿元销售额,为今后上市奠定基础。”以理想汽车为核心,武高新抢抓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意愿强烈的机遇,精准发力链上项目招引,近两年新增40多家企业。今年1—7月已签22个项目中,智电汽车产业链项目占60%,其中包含1个超100亿元、1个30亿元、4个10亿元项目。南湖路以南,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核心、汇聚约3万人的活力新区域加速崛起,在建工地面积达184.5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的豪森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项目,今年开工以来紧盯节点、挂图作战,目前厂房主体结构封顶,一期有望年内投产。“园区投促局全程服务、一路绿灯,确保了建设进度。”项目负责人谷成龙说。一边是新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加速补链延链强链;一边是已扎根企业精耕细作,通过智造与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前不久,常州华数锦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THEONE”模组生产线,新推出的模组生产线相比传统产线长度缩短20%,生产效率可提高3—4倍。公司总经理申灿介绍,随着新品交付,今年销售额预计比去年增长一倍,二期工程也将尽快建设。“资源跟着项目走、要素围着项目转、干部为项目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建一流产业平台。”区委常委、武进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皓表示,园区将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交通主导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名片,进一步加大优质外资、高端智造、研发总部等高质量项目的招引力度,打造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链条;同时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企业增资扩股、投资并购、产业链集聚等带来的招商效应,为客商投资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了解更多
12345 共59条 5页,到第 确定

公司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天宁时代广场B座1402室

邮编:213000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3 investcz.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常州银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